权威发布来了!外泌体四大研究平台PK赛!
目前用于外泌体单颗粒表征的平台众多,然而对各个平台间测定外泌体的效果对比却鲜有报道,这使得不同方法得出来的结果可能存在差异,影响结果的准确性。2020年8月5日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Kenneth W. Witwer教授团队在BioRxiv上在线发表了题为"Characterization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nd artificialnanoparticles with four orthogonal single-particle analysis platforms"的文章,综合比较了外泌体单颗粒表征的四个平台,包括SP-IRIS(Single-particle interferometricreflectance imaging sensing)、NTA(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)、MRPS(Microfluidic resistive pulse sensing)、NFCM(Nanoflow cytometry measurement,NanoFCM)。通过不同方法对四个平台在颗粒粒径、浓度、荧光测定准确性等进行了深入对比,发现四个平台各自具有优缺点,供外泌体领域的研究者们参考。
四大外泌体研究平台 NanoFCM外泌体表征平台的优势 粒径检测对比 纳米流式(Nano-flow cytometry, NFCM / NanoFCM)作为对比的平台之一,显示出其强大的功能和独特的优势。如在粒径检测方面,作者用4种不同粒径的二氧化硅(Silica)混合球和4种聚苯乙烯微球(Polystyrene, PS)的混合物在四个平台上测试,从图中可以看出不管是Silica还是PS混合球,NFCM都可以完美区分出4个峰;NTA基本就一个峰,无法分辨混合球;SP-IRIS也能较好对4个峰进行区分,但是从图可以看出其测定的点数相对较少,NFCM测定点更密集,通量更高,数据更具统计代表性(图2AD);MRPS分辨率较差,需要校正才能区分(图2C)。虽然SP-IRIS能够分辨出4个峰,但是文章最后作者提到SP-IRIS和MRPS需要用芯片检测样品,费用最高,而且上样浓度无法确定,往往一个样品需要多个芯片测试,并且芯片需要定制,芯片保存周期只有3周等缺点,所以作者认为SP-IRIS并不适合大规模应用。相反,NanoFCM基本无耗材,检测时间只要2-5 min,非常适用于样品大规模、快速检测。
四个平台对4种聚苯乙烯混合球表征 浓度检测对比除了对粒径进行对比,作者也对四个平台浓度测试准确性进行了对比。作者发现对于PS的浓度测试,NTA、MRPS、NFCM得出的浓度与理论值(图4D,虚线表示理论浓度)十分接近,能够准确测定出浓度信息。值得指出的是,SP-IRIS只能得到颗粒数的结果而无法提供颗粒浓度的信息。
四个平台对颗粒浓度的表征
总结 文章中作者还在其他方面对不同平台进行了对比,纳米流式(NFCM/NanoFCM)是唯一一个能在单颗粒水平同时提供粒径分布,颗粒浓度和荧光分析的平台。具体优势如下表: 1.NanoFCM灵敏度在四个平台中是最高的,粒径检测低至40 nm; 2.上样体积只需20μL,基本无耗材。 3.粒径分布和浓度测试在四个平台中都是最优的; 4.可以进行双荧光标记; 相信随着纳米流式的广泛应用,会大大加速外泌体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进程。
来源:仪器信息网